覺得這主題很少人討論過,但知道的人就是限於一群人,知道的人就請當我在科普或者講廢話。老實說,這比較像是勞力密集的做法,但如果很勤奮的人,少則是幾千塊台幣收益、多則是數百萬台幣的收益,一般被稱之為嚕羊毛,這怎麼做呢 ?
- 抽 IEO
中國說法叫打新,就是台灣股市裡抽新股的概念,可能聽說過就像是近期 FTX 抽 Atlas,中籤者得到 50x 的回收、去年在 Coinlist 上抽到 Flow,中籤者大概是 100x — 200x 回收,或者是在 Gate.io 上取得某個 VIP 等級,在 Startup 專區上專門找剛要募資,但因為 VIP 資格可以取得免費的幣,在它一上架就賣出,大概會是 1x — 5x 回收,不過現在随著知道的人越來越多,越來越多人會去想辦法認證更多的帳號,中籤率也越來越低。
2. 空投
近期最有名的就是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協議 dydx 宣佈在幾月幾號之前,有使用過他們交易服務的錢包,就可以獲得免費空投獲得代幣,並根據其後的交易量再給予不同的代幣量,有一種勤勞的人是專門在各種的協議中進行交易互動,曾在中國的討論群裡看到有人弄了數十個帳號專門在做這件事,也看過人只有一個帳號,但是努力刷交易量,結果就都取得數十甚至是上百萬台幣價值的代幣,當然,這個難度在於你能去跟多少的協議進行互動,那麼多的項目計劃,你怎麼會去使用到他,然後洗到可能的量級,所以說勞力密集。
3. 獎池活動
其實這在一些交易所蠻常見的,通常是用來獎勵某種行為,比如說在指定的時間裡,把某一種指定代幣匯進該交易所的錢包裡,就可以跟其他人平分價值 數十萬到數百萬的獎金,又或者說像是最近 Bybit 裡的活動,要你在五天內存錢進自己在交易所帳戶的錢包,然後也是瓜分價值幾百萬美金的代幣,每個人取得的上限是 2000–3000個代幣,依照市值大概也會是個幾萬塊台幣,延伸類似的也有鼓勵交易量、指定代幣鎖定時間高利率等等。
4. 挖穩定幣 Defi 礦
由於近期的公鏈甚多,每個鏈都會推出自己的挖礦獎勵,通常都會讓你存入各種幣種,並告知你年化利率會是多少,依據風險的程度,通常是數十%到數千%不等,這也是這幾種裡風險比較大的一種,如果不懂的人,可能錢進去就是變成別人的礦。
5. 期現套利
主要是透過現貨與期貨間的對沖,進行資金費率的套利,嚴格來說,這只適合牛市,因為只有這時候比較有單向的利率可以套,在今年五月之前主流幣我覺得比較有肉可以套,五月之後就變比較難了,其他小幣或者進階的作法,我認為就不算是小白嚕羊毛的作法。
6. 搬磚
我覺得在2018年前可能還有大量的機會,最知名的就是FTX 創辦人SBF ,在 2018 年透過日本與美國交易所間的價格差異,賺到差價,最好時據稱單日可以賺到 2500 萬美金,現在普遍主要的交易所價格都差不多,能搬的時機太有限,近期只有少數去中心化出包的時候才會發生,一般人反應過來時其實大多時候都被搬完,當然還有一些複雜的方式,但太少人能辦到就按下不表。
這是我開車時想到的幾種常見作法,坦白講,我自己蠻懶惰的,所以通常只有參與到第一種的部份,其他都是看到別人提示這樣做或者已經拿了數十萬塊的收入時,才明白原來可以這樣做,僅供參考。
跟所有創業的心得很像,方法會隨著越來越多人得知,就越難賺取紅利獲利,就好像一開始 Facebook 推出廣告功能時,最早開始投遞的人會取得最佳紅利期,放到現在就是個普遍常識,要比拼的就是文案素材力等等,最終要怎麼持續保持創新與執行力才是比較重要。
Not Financial Advice. DYOR